近日,省教育厅公布了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名单,我校《班主任工作艺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数学分析》《田径》《无机化学1》《遥感概论》等6门课程获批“山东省普通本科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全省本科高校共推荐课程300门,最终立项206门;我校限额推荐7门,最终立项6门,获批比例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近年来,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坚持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按照《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发挥协同效应”。
一是以研究促改革,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重视培养教师育人意识,提升教师育人能力。修订《鲁东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立项与成果培育管理办法》,通过教学改革研究立项的形式,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研究与改革,培养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主动研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自觉意识。专门设立课程思政研究项目,先后立项157项、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课程评价等方面加强研究与实践,培育了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或成为了省级课程思政研究项目、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或成为了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全面引领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多角度挖掘、搜集、整理课程思政教学中涌现出的优秀教学案例,编发《教学简报》30余期,包含课程思政典型案例200余篇,大力推广课程思政建设先进经验和做法,全面形成广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引导教师将“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职责,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教学建设、教学运行和教学管理各环节中。
二是以创新促改革,培育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将价值塑造有效融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全过程,依托本科教学创新活动,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制定《鲁东大学教师本科教学创新奖励办法》,创建教师本科教学创新绩效考评体系,确立了“德高”“学高”“艺高”评价标准与办法。创新评价以“三融入一改革”为核心,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学、科研成果融入教学,推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把知识传授是否明晰,能力培养是否落实,育德功能是否实现作为评价依据,以“德高”为统帅,突出价值塑造,强化教师德育职能。启动首届教学本科教学创新活动,设立100万元奖励,并将教学创新相关业绩和评选结果纳入职称晋升和岗位考核指标体系,首届获奖教师已陆续成为课程思政教学示范名师,建设课程也相继成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或省级一流课程,形成了全校上下联动多方协同开展课程思政改革的新局面。创新经验在全省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作了典型发言,被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高校德育研究中心等网站宣传报道。
三是以评价促改革,提升教师立德树人能力。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以改革教学评价为切入点,围绕“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构建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定期对课程思政实施情况进行评价;改革学生课程学习评价方式,把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纳入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制定《鲁东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组织修订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中明确德育目标,将课程思政要求落实到课程全体系,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了所有课程全覆盖。制定《鲁东大学教学大纲管理办法》,组织修订课程教学大纲,重新完善课程目标,把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设计中,体现在要素的撰写中,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各环节。修订完善《鲁东大学课程教学评价标准》,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听课评价、校院两级督导听课评价、同行教师听课评价制度,将课程思政作为督导督查和评价的重要内容,列入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占15分,并对违反政治纪律情况实行一票否决。修订完善《鲁东大学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突出育人评价元素,把学生的获得感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通过评价改革,深入推动思政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融入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教务处 撰稿:赵薇 审核:张存锋)
电话:0535-6682125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红旗中路186号
邮箱:jcdl2021@126.com(意见反馈)
学院微信
鲁东大学集成电路学院 版权所有 鲁ICP备号:09096634号